一、审计抽样定义

  1.定义:审计抽样是指CP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CPA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

  2.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由于采用抽样而引起的风险)

  1.概念: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2.抽样风险的控制

  抽样风险是抽出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的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可这样理解:当抽取100%的样本时,样本就能完全代表总体,抽样风险为0。这实际上不是抽样了,而是全查,即不存在抽样风险)。所以,只要有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

  控制抽样风险的*10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

  3.抽样风险的类型

  (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主要面临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果(质量)

  信赖不足风险: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细节测试时,主要面临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果(质量);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测试种类影响审计效率的风险影响审计效果的风险
控制测试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细节测试误拒风险误受风险
保守性风险危险性风险

 

  (二)非抽样风险(不是由样本量引起的风险)

  1.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3.非抽样风险不能量化,但可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非抽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