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连续编制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
【例10】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00万元,销售成本8000万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年末存货。则2011年12月31日母公司编制抵销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10000
贷:营业成本 10000
借:营业成本 2000
贷:存货(10000×20%)2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25%)500
贷:所得税费用 500
假设母公司2012年又向该子公司销售产品15000万元,母公司本年销售毛利率与上年相同,为20%,销售成本为12000万元。子公司2012年实现对外销售收入为18000万元,销售成本为12600万元;年末存货为12400万元,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2480万元(12400×20%)。则2012年12月31日母公司编制抵销分录如下: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上年营业成本)
贷:营业成本 2000 (上年存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0 (上年所得税费用)
借:营业收入 15000
贷:营业成本 15000
借:营业成本 2480
贷:存货(12400×20%) 24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480×25%)620
贷:所得税费用 620
(3)初次编制合并报表时,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例11】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00万元,销售成本8000万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年末存货。子公司年末发现该存货已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降至9200万元,为此,子公司年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万元。
在2011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10000
贷:营业成本 10000
借:营业成本 2000
贷:存货(10000×20%) 2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8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25%)300
贷:所得税费用 300
(注:1200=2000-800)
【例12】 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00万元,销售成本8000万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年末存货。子公司年末发现该存货已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降至7600万元,为此,子公司年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00万元。在2011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10000
贷:营业成本 10000
借:营业成本 2000
贷:存货 2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4)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例13】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00万元,销售成本8000万元;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年末存货。子公司年末发现该存货已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降至9200万元,为此,子公司年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万元。
借:营业收入 10000
贷:营业成本 10000
借:营业成本 2000
贷:存货 2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8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25%)300
贷:所得税费用 300
2012年子公司又从母公司购进存货15000万元,母公司销售该商品的销售成本为12000万元。子公司2011年从母公司购进存货本期全部售出(同时结转了存货跌价准备800万元),销售价格为13000万元;2012年从母公司购进存货销售40%,销售价格为7500万元,另60%形成期末存货(其取得成本为9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8000万元,2012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①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800(上年为资产减值损失)
②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上年为营业成本)
贷:营业成本 2000 (上年为存货)
③借:营业收入 15000
贷:营业成本 15000
④借:营业成本 1800
贷:存货(9000×20%) 1800
⑤借:营业成本 8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8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⑥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0
借:所得税费用 100
贷:递延所得资产 100
注:上年购入存货全部已销,应转出上年递延所得税资产300万元;本年购入的存货年末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0万元(1800-1000),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万元(800×25%)。应转销300与应确认200相抵后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