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辞退福利的核算
(1)辞退福利的概念
在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未到期之前,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而辞退员工,根据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提供一笔资金作为对被辞退员工的补偿,即辞退福利。
(2)辞退福利的确认
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企业应当确认由于辞退福利而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
应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实施的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由于这部分职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在内退计划符合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时,按照内退规定,将职工停止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间,企业拟支付的内退人员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次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例6】翠花是甲公司的一名员工,在2010年12月31日内部退休,将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假设在每年年末应支付翠花内退工资和福利5万元,并假定折现率为6%。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2010年12月31日
计算应付职工薪酬现值=5/(1+6%)+5/(1+6%)2+5/(1+6%)3+5/(1+6%)4+5/(1+6%)5
=4.72+4.45+4.20+3.96+3.74=21.07(万元)。
借:管理费用 21.07
未确认融资费用 3.93
贷:应付职工薪酬 25
在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应付职工薪酬21.07万元,因为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摊余成本=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25—未确认融资费用3.93=21.07(万元)。
(2)2011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计算表
付息日期 | 支付的职工薪酬 | 利息费用(6%) | 归还的本 | 应付职工薪酬摊余成本(本金) |
2010年12月31日 | 21.07 | |||
2011年12月31日 | 5(本+息) | 1.26 | 3.74 | 17.33 |
2012年12月31日 | 5(本+息) | 1.04 | 3.96 | 13.37 |
2013年12月31日 | 5(本+息) | 0.80 | 4.20 | 9.17 |
2014年12月31日 | 5(本+息) | 0.55 | 4.45 | 4.72 |
2015年12月31日 | 5(本+息) | 0.28 | 4.72 | 0 |
根据上表,2011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1.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26
2011年末支付内退工资和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银行存款 5
(3)2012年末
2012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1.0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4
2012年末支付内退工资和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银行存款 5
以此类推,直到2015年年末。
(3)辞退福利的计量
辞退福利包括强制辞退和自愿辞退,其会计处理略有区别:
①对于强制的辞退,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例7】甲公司于2010年末由于市场销售情况不佳,决定辞退没有家庭负担的10名员工,每人补偿5万元。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 50
贷: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50
②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