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于非货币福利的会计处理
(1)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含税),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例2】甲公司为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共有职工500名,其中生产空调的生产工人400人,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40人,企业管理人员60人。211年4月,公司以自己生产的A型号空调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空调的单位生产成本为2000元,售价为每台30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a.按空调的公允价值计提应付职工薪酬,计入成本费用(万元):
借:生产成本 140.4(175.5×80%)
制造费用 14.04(175.5×8% )
管理费用 21.06(175.5×12%)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台×3000元×1.17)175.5(空调的含税公允价值)
注意:非货币性福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是为了准确核算用人成本。
b.发放空调,确认收入:
借:应付职工薪酬 1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台×3000)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500×2000元) 100
(2)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资产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例3】甲公司为远途上班的生产一线工人免费提供职工集体宿舍,该集体宿舍楼每月计提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例4】甲公司为其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及科研人员租赁几套公寓住宅免费使用,公司每月需支付租金共计30000元。由于为上述人员发生的30 000元租金费用,无法认定受益对象,则按规定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支付租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3.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劳务
企业有时以低于其取得成本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商品或服务,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或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实质是企业向职工提供补贴。对此企业应根据出售商品或服务合同条款的规定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合同规定职工在取得住房等商品或服务后至少应提供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将出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其成本间的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在合同给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如果合同没有规定职工在取得住房等商品或服务后至少应提供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将出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其成本间的差额,作为对职工过去提供服务的一种补偿,直接计入向职工出售商品或服务当期的损益。
【例5】2011年1月,甲公司为留住人才,将以每套100万价格购买并按照固定资产入账的50套公寓(共5000万元),以每套60万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管理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职工。其中,出售给公司管理层20套,出售给一线生产工人30套。出售合同规定,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10年,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出售住房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
长期摊销费用 2000
贷:固定资产 5000
出售住房后的十年内,公司应按照直线法摊销该项长期待摊费用,每年摊销200万元:
借:生产成本 120
管理费用 8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000万÷10)2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