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组织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1.1没有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没有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服从于企业战略,即组织结构的设置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要求;而绩效管理,需要通过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三个层面,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最终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绩效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1.1.2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不足。
  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制定绩效目标与计划、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跟踪与辅导、绩效考评、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组成的系统。这就会造成绩效管理重“考核”这一结果动作,而忽略了“过程”管理,无法全面发挥绩效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绩效管理,就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踏踏实实的做好过程管理,加强各业务部门的绩效意识。
  1.1.3对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的掌门人不了解推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条件是企业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或者有经验丰富的绩效管理专业人员来推广才行。因此,很多企业往往就责令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制定相关制度、推行绩效管理等。殊不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或者在没有丰富专业背景的绩效管理人员主导的前提下,去推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降低企业的效率。因此,企业只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而认识不到绩效管理专业性及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就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1.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1急功近利,照抄照搬绩效指标。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下,受到时间、精力、专业背景等条件的限制,在设计绩效指标体系前,没有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工作分析,就从网络、书籍或其它参考资料里摘抄似是而非的各类指标,运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中来。显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运行背景,没有经过充分的工作分析,不能很好的运用专业的指标设计方法,照抄照搬而来的指标在企业里的适用性很低,最终必然造成走过场的形式方义,效果肯定不理想。
  1.2.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或者重点不突出。
  (1)没有形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三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从企业管理层级角度可分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没有基于企业的战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逐级分解提取各层级的指标,而仅仅从岗位职责出发,引导各部门建立了各岗位的指标,无法形成从企业到部门(班组)、再到岗位的指标逐级分解体系。
  (2)没有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绩效指标又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职责指标(PRI)、工作态度指标(WA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否决指标(NNI)等。同样的,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弱,不同的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不能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3)绩效指标设置过于繁琐或单一两种现象并存。
  绩效指标对组织、团队和个人而言,都是价值观的传递和工作方向的引导,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非常重要。许多企业在力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作为绩效管理完全可以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从而纲举目张。与之相反的是,企业中员工可能多达几十个职种、上百个岗位,每个职种、岗位的工作性质各有特色,而人力资源部门却试图建立能够适应公司所有员工的一套指标体系。结果是绩效指标一再修改,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人力资源部应该为企业内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产品,包括绩效指标,这样才可能真正适应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