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机构与非营利组织综合预算的完善
  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综合预算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综合预算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严格统一、公正透明的预算体系
  具体包括:
  (1)架构基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包括立法机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利益集团和社会公众等各预算利益主体之间适当参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评价等各环节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统一、公开透明、事前确定、严格执行、讲求绩效、可以问责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一套预算有标准、审批有原则、执行有约束、监督有威力、评价有指标的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管理模式。
  (2)理顺预算管理形式。有条件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有条件的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步向自收自支管理单位过渡,有条件的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应逐步向企业管理过渡,不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从而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也不需再涵盖此类事业单位预算。(3)构建科学、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财政透明手册》和《政府财政统计手册》,参考《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能充分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营运绩效和现金流量的包括现行预算会计中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共同构成的政府会计体系,为预算管理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基础制度依据。
  (二)预算内容全面完整
  综合预算要求预算单位在编报预算时把其所掌握的所有政府性财力,包括税收与非税收入、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全部列入预算中,保证预算的完整性。
  (三)规范预算编制行为
  加大优化收入预算编制力度的同时,以改革与完善预算编制方式为契机,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绩效预算模式。细化预算编制,按照内容完整、项目明确、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原则,严格按类、款、项、目细化收支项目(预算科目);按照国际惯例,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将预算单位或部门支出按照性质、用途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单独编制,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并根据有关的支出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同时,对经费性支出实行定员定额,对专项经费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改变过去“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和层层留机动的做法。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