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借贷方向: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记录金额的增减;
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如“采购原材料”);
金额栏:记录增加额、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举个生活化例子:
假设你经营一家便利店,用现金进货1000元:
在“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记录增加1000元(钱变成了货);
在“现金”账户的贷方记录减少1000元(钱花出去了)。
整个过程通过账户结构清晰地展现了资金流动的全貌。
账户结构的基本组成
1.核心框架:T型账户(丁字账)
账户结构通常简化为“T”型(或“丁”字型),左右两侧分别代表借贷方向:
左边(借方):记录资产、费用的增加,或负债、收入的减少;
右边(贷方):记录负债、收入的增加,或资产、费用的减少。
2.详细要素实际会计实务中,账户结构还包括以下信息:
日期:业务发生的具体时间;
凭证编号:记账依据的发票或单据编号;
余额:期末剩余的金额(如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负债类在贷方)。
不同类别账户的结构差异
账户结构因会计科目性质不同而有方向差异,具体可分为三类:
| 账户类型 | 借方登记 | 贷方登记 | 期末余额方向 |
|---|---|---|---|
| 资产类(如现金、存货) | 增加(如收到货款) | 减少(如支付费用) | 借方 |
| 负债类(如应付账款) | 减少(如偿还债务) | 增加(如赊购商品) | 贷方 |
| 所有者权益类(如实收资本) | 减少(如股东撤资) | 增加(如利润留存) | 贷方 |
实例解析:从业务到账户记录
案例1: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业务:企业从银行账户转账3万元购买原材料。
账户结构变化:
原材料(资产类):
借方增加3万元(库存增加);
银行存款(资产类):
贷方减少3万元(资金支出)。
案例2:赊销商品确认收入
业务:向客户销售商品5万元,暂未收款。
账户结构变化:
应收账款(资产类):
借方增加5万元(客户欠款);
主营业务收入(收入类):
贷方增加5万元(收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