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本预算的基础
a. 定义:资本预算是指提出长期投资方案(其回收期长于一年)并进行分析、选择的过程
b. 步骤
i. 识别阶段 - 判断哪些资本支出项目与实施组织目标和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ii. 调查阶段 - 寻找那些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投资方案
iii. 信息搜集阶段 - 考虑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iv. 选择阶段 - 选择实施项目
v. 筹资阶段 - 获取项目的资金
vi. 实施与控制阶段 - 将项目置于可控之内,并对其业绩实施监督
c. 定性因素
i. 企业自身
a) 企业如果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那么会选择那些风险较小的项目,那么就会选择较低的贴现率,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净现值
b) 企业产品如果是高科技产品,市场接受该产品的不确定性会较大,所以应该选择较高的贴现率,那么项目的净现值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ii. 竞争对手
a) 竞争对手的策略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于资本项目经营现金流的预测。如果竞争对手采取激进的策略,那么经营现金流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幅度,进而影响项目最终的净现值。
b) 此外,项目的年限也会受到竞争对手的策略。如果竞争对手采取差异化战略而且产品更新的速度很快的话,那么项目的年限可能会低于预期的年限。
2. 资本预算的计算
a. 税前现金流
i. 期初现金流出 = 25,000,000
ii. 期间现金流入 = 10*50,000 – 1,000,000 = -500,000
iii. 期末现金流 = 1,000,000*10 = 10,000,000
b. 税后现金流
i. 期初现金流出 = 25,000,000
ii. 期间现金流入 = (10*50,000 – 1,000,000)*60% + (25,000,000/10)*40% = 700,000
iii. 期末现金流 = 1,000,000*10 = 10,000,000
3. NPV和IRR
a. 定义
i. 净现值是指某个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的现值与项目初始现金流出量之差
ii. 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投资项目未来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项目初始现金流出量的贴现率
b. 假设
i. 内部收益率法中隐含的假定是:在剩余的项目年限内,资金可以按等于内部收益率的报酬率进行再投资
ii. 在净现值和赢利指数法中,隐含的假定是再投资利率等于作为贴现率的预期报酬率
c. 接受标准
i. 如果某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0或大于0, 则该项目可以接受;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应该放弃
ii. 如果内部收益率超过预期报酬率,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则投资项目不可接受
4. IRR的优缺点
a. 优点
i. 作为一种贴现现金流方法,IRR考虑了项目的现金流和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样可以体现出项目的价值
ii. IRR是相对的比率,能够告诉决策者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通过比较独立项目的IRR来进行决策
b. 缺点
i. 对于互斥项目而言,决策者无法使用IRR来进行项目比较和决策,这是因为IRR法假设,项目再投资的回报率就是该项目的IRR,会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而投资的利率应为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率
ii. IRR法无法体现项目绝对的价值增加
iii. 在项目期间,如果项目的现金流的符号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多个IRR
5. 回收期
a. 定义:回收期法是指使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的累加值等于其初始现金流出量所需的时间
b. 缺点
i. 回收期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回收期终止后发生的现金流
ii. 一般的回收期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iii. 作为上限标准的最大可接受回收期纯粹是一种主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