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
标题四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背景banner大图 | |
栏目四幻灯 | |
策划 | |
设计 | |
正文 |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之一,但是许多财务人员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会计老师在上课时也往往将“借”与“贷”说成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但是,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9,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坐支是否一律禁止
下一篇:下一篇:记账凭证设计的基本步骤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