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过去近十八个月中,对中国互联网界最热闹的大整合、IPO、口水战,红杉既在局内,也在局外。
几家风口上的公司,都曾获得红杉中国的投资。沈亚创办的唯品会(NYSE:VIPS)股价涨了50倍,市值达百亿美元,红杉中国作为领投人受益超过几十倍,回报额超过十亿美元。今年情人节,唯品会以1.125亿美元投资乐峰网。乐蜂网的对手聚美优品,就在这次交易前一天放出消息,已经启动赴美上市工作,计划融资6亿美元,估值超30亿美元。乐蜂与聚美从暗战到明战,较量了一年多,它们的投资人都是红杉中国。
红杉中国所投的戏剧性组合不止这一对,还有同在团购领域的大众点评与美团,前者在2月下旬宣布接受腾讯投资,出让20%股份,后者预计2014年交易额能达到450亿。当然,还有奇虎360与网秦,途牛和驴妈妈等。2011年,红杉中国和DST等投资者一起入股了京东商城,而京东赴美IPO在即。至于2006年曾接受红杉中国投资的高德软件,已在2014年2月由阿里巴巴全资收购。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以62.44亿港元认购了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公司已扩大后发行股本的60%,而红杉资本早在2011年便已投资入股文化中国,红杉持有文化中国12%股份。
这个名单将拉得更长。A股开闸,美股回暖,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加速布局,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深化……这些变化都使得资本层面也格外活跃。当我们关注水面上起舞的天鹅时,也不要忘记水面下的大鱼。
红杉中国显然是大鱼中游动最活跃的一条。虽然与“硅谷风投之王”美国红杉相比,它还是小个子(在今年2月Facebook宣布以价值19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WhatsApp后,作为投资者红杉资本回报率高达200倍),但沈南鹏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已跻身于最成功亚洲投资人之列,常出现在各类本土投资人排行榜榜首,甚至有人将红杉中国称为BAT之外暗中搅动格局的第四股资本力量。
沈南鹏的投资风格是快、稳、准,有圈内人评价他“进入快,收益快,成名快,笑脸快”,他是有耐心的快枪手,对风险把控一流。美国红杉的理念是“下注于赛道”而非“下注于赛手”,但沈亚评价,沈南鹏至少通过在电商的布局,已把整条赛道都买了。“他甚至把整个场子都买了”。
下面,沈南鹏详解今天的种子是如何播下的,以及其价值判断原则,对电商、互联网等热点的分析,从他的角度如何看待一些质疑与批评。
举几个例子:
*9、大众点评和美团:大众点评网2006年获得来自红杉中国200万美元首笔投资,2007年红杉资本再次追加了投资,2010年大众点评进入团购领域。2010年9月,美团网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A轮投资。大众点评做团购的业务,比美团晚了大半年。以红杉方面的说法,按照惯例,并不会投资一个领域内两个竞争对手。“刚开始他们的业务都属于不同领域,到后来完全因为互联网发展撞到了一起。”沈南鹏如是说。
第二、奇虎和网秦:奇虎是沈南鹏投资的*9个项目,当时该公司业务与安全无关,而网秦的业务则很明确就是手机安全。
第三、乐蜂和聚美优品:乐蜂创业之初定位为时尚生活,而聚美优品则是团购化妆品,沈南鹏曾觉得团购化妆品挑战挺大,但“陈欧这个人值得试一下”。最初楚河汉界非常清楚,不久后就犬牙交错。“今天唯品会再往前走,会不会仅仅是局限在现在的模式呢?我相信不会。沈亚肯定会有很多新产品想法,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平台,他不会仅仅局限于就是现在的商业模式,”他开玩笑说可能过一阵唯品会与聚美优品也会有竞争。”
按照投资公司标准流程,当两家被投公司成为竞争对手,应该建立严格防火墙制度,如投资经理间不能共享信息,公司战略会议,投竞争对手公司的投资经理不能出席,红杉也遵守这套流程。
资本是秘密背后的秘密,动力背后的动力,红杉在这一轮格局调整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处在沈南鹏的位置,他不可能完全对战火视而不见,也会建议被投公司差异化竞争,例如他曾建议乐蜂把渠道与更大平台合作,判断依据是对乐蜂而言,不是说今天竞争不过哪一个对手,所以要赌气做这个事,而是公司的利益*5化是什么。他认为红杉是通过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推导得出结论,然后再去提建议。
沈南鹏认为投资人一定要看大量的公司,如此才能看到怎样的趋势正在产生。从单一个体,所看到的是一个愿景和一个商业模式,但如果今天访谈10-30个创业者,得到的就是一个行业大致版图,当然,这不是让投资人盲目听从某创业者的想法,而是要形成自己的一些意见和观点。
在拼图的指导下,沈南鹏有具体方法论:首先一定要有耐心。 “我如果跟你说,我2006年投大众点评时就看到它会成为一家团购公司里面的巨人,这肯定瞎掰。2006年我看到的就是它的本地广告模式。”他认为短线的投资人没有耐心,可能此时就会要求尽快上市,或者追求短期盈利,而看长线的基金则希望它保住和扩大江湖地位。“投资人应该敢于支持创业者打造一个持续的商业模式,因为往往没有办法去控制能否保住当时的利润。”沈强调,“你保不住,只有在竞争当中不断地去强化你的商业模式。”
红杉中国继承了红杉美国的“耐心”,恰如高盛的名言,“我们是贪婪的,但我们是长期贪婪的。”
第二点他认为要有“男人的肩膀”,也就是承担失败的能力。 “媒体说红杉投砸了某某项目,投砸了项目我们以前有,将来也会有,我们不是说在投资的时候不谨慎,而是尽量做到我们所有的谨慎,但是像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因为这是风险投资中一个基本的规律。”他谈到了麦考林,这是红杉中国的一个隐痛,他认为在互联网建立一个品牌,确实是条很难走的路,在美国都很少有成功的先例,外界应该给尝试者更多空间。
第三点是怎样帮企业。沈曾问美国的同事,花时间帮企业和不帮企业,投完以后等5年的收获差别在哪里?对方告诉他,不可能产生50%的差别,但至少会有20%到30%的差别。当然,花时间能够帮到企业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懂公司,不然的话就是瞎帮忙。
红杉中国发展了两年,沈南鹏也意识到,在资金、创业企业和市场环境上,中美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沈南鹏坦言:“红杉成立那几年,时常能感受到压力,因为美国红杉的业绩非常出色,但是美国的成功不一定会复制到中国。两者并没有逻辑关系。”
对于红杉中国早期的投资选择,周鸿祎认为:美国红杉投资项目更看重有特色技术的多一点,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沈南鹏他们投的项目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多一些。
过去40年,美国红杉一直沿着“半导体—电脑—网络设备—互联网”的路在投资,红杉中国在互联网和软件、消费品、教育、医疗健康、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播种。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沈南鹏:狩猎互联网与消费的交汇地带
下一篇:下一篇:沈南鹏认为移动互联网 再不创业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