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1月23日,国新办联合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就2014年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进展成效等举行吹风会。王兆星就地方债问题表示,过度负债是金融危机一个影响因素,一方面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控制。
王兆星指出,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直接或间接支持地方基础建设,债务水平有所上升。前不久,国家已经发布新的关于地方债务和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则。总的来讲,这是对地方债务的规模等方面进行的更加有效的预算约束和管理,同时也是对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更加规范的管理。
“其实,地方政府融资除了银行信贷以外,还有其他融资渠道。”王兆星称,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管控,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其他非信贷渠道融资的管理和监管。要从更大的范围,即从社会融资总量和整个社会债务水平的角度加强管理、规范和监管。
“相信在这样一个新的机制管理之下,地方债务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同时通过采取措施更加有效的化解地方债务的风险,确保银行信贷的安全,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王兆星说。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就地方债表示,看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几个角度:一是中国总体的政府债务水平还是风险可控的。中国的政府债务率水平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水平,在国际上主要的经济体之间进行比较,是比较低的。二是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有相应的资产来对应,这和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府债务有很大的差异。三是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使用的领域在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比较强的正外部性。
潘功胜提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目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比较重,而且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比较强,在个别地方也有一些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现象。
潘功胜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机制不规范、不透明,这些问题在过去几年中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有大量的讨论,中国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认识也是非常清晰的。“对于人民银行来说,下一步我们要配合相关部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建立一个更加规范化、更加透明的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机制”。
在回答有关“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时,王兆星称,在过去几年银行业已经大大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的要求,现在整个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按照国际标准已经接近13%,远远超过国际所设定的资本要求。同时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针对当前的风险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计提了大量的风险拨备,即从现在在利润当中提出的拨备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目前的拨备水平,已经是现在不良贷款水平的近3倍。
“另外,我们高度关注对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一些重点领域的监管,包括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和提高资本、流动性的标准,加强对全社会融资,包括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的有效控制,这些都是致力于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同时防范新的风险的出现,最后来保障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王兆星说。
潘功胜也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风险整体水平是可控的,不良贷款比例截至三季度末是1.16%,资本充足率是12.9%,而且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的水平、资本质量是比较高的,因为构成资本的核心部分是核心一级资本,资本结构比较好。
来源:财新网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王兆星: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变革
下一篇:下一篇:金融不能自我膨胀 否则会酿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