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当前一产比例略高于理论预期值,二、三次产业比例略低于理论预期水平,但偏离程度处于合理区间。据此判断,我国现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已趋于基本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后期到 “十三五”时期,要将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转变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上来。面对世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问题和挑战,要在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同时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全球产能过剩背景下的竞争新优势。
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当前二次产业比例虽然基本适当,但其中包含了个别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虚胖现象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下一步要加减法并举,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保持动态竞争力。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推动过剩行业产能调整,适应全球化高峰期过后世界经济发展和分工与布局变化新特点,改造提升周期性过剩产能,加快转移成本制约型过剩产能,坚决淘汰绝对过剩型产能,在延续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服务业比例缺口有所缩小,既包含了奢侈性生活服务业过度发展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产性和人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要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加快发展电信、运输、金融等因受管制而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出口与走出去,努力改善服务贸易逆差局面。另一方面要在抑制个别生活性服务业过度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人本型生活服务业。要适应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发展需要,积极发展教育、养老、健康等人本型服务业。同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长期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抑制高档餐饮娱乐等奢侈性生活服务业的畸形发展。
小编寄语: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9步。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价格改革:政府定价让位于市场配置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