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政府十三年前开始扩充大专教育,企图以市场力量鼓励院校开办自资副学士和高级文凭课程,令大专教育普及率在五年间倍增至六成半,自资院校的课程质素及监察机制则屡受质疑,一度被讥为“无王管”。近年自资专上界别更是风波不断,例如岭南大学社区学院及持续进修学院在前年“双班年”超额逾倍收生引致一团糟、圣心商学书院半途停办、多间院校在“双班年”后收生严重不足等。
倡设统一监察机制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于2010年发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体系》报告,建议为专上教育课程设统一监察机制,但负责落实建议的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直指有难度。为订立一套供自资专上院校自愿遵从的守则,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去年聘请顾问,研究香港、澳洲、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地院校的管治及质素保证做法,并综合香港质素保证机构及自资专上教育院校的意见。
昨天公布的守则分“院校管治及管理”、“课程设计及推行”、“员工、其他资源及学生支援”三部分。管治方面,守则建议院校每年至少公布一份财务报表摘要、为其管治组织及主要委员会釐定清晰的责任分配、转授权力及职权范围等。针对院校课程质素,守则建议院校制订正式的课程设计及批核程序,确保能符合学生就业及升学衔接的目标,并设立定期监察及检讨制度,清楚公布其质素保证及课程检讨结果。守则又建议院校向拟报读课程的学生提供清晰资料,说明申请及收生程序、学费、收生要求、专业认可、升学衔接路径等资料。
院校对守则意见不一
根据报告,持份者对守则的意见不一,有持份者强调当局应公布不能强制推行守则,并应让院校有空间决定遵从守则的哪些部分。与此同时,有持份者指出,推行守则时若没有任何措施协助院校遵守,将削弱守则的成效,建议政府考虑“软硬兼施”的方法,监察和检讨工作则交由质素保证机构执行。
雷添良表示,期望落实良好作业守则可推动界别提高质素、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在今年第四季为自资专上教育界别举办分享会,与他们分享报告内的研究结果及建议,并收集对守则框架的意见。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认为,报告大部分内容只是收集意见及外国经验,新意不多,相信具体细节有待院校与委员会商讨。他认为,报告并未交代现时自资专上界别最急需处理的最核心的问题,“香港未来新一代需要什么人才?这个核心问题报告未有提及,反而只反映了政府及议员最关心的问题”。
来源:大公教育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香港各界支持人大常委会决定
下一篇:下一篇:雷添良表示港校内地研究生较多实属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