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以“政商重构 市场还权”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今日举行,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黄江南在会上表示,刚才的嘉宾都提到了党和国家提出来的经济转型的问题,但是在经济转型中,有三个误区:*9个误区,经济转型还是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结构转型,另外把三次转型的结构变化认为是发展服务型产业;
第二,经济转型是以更好的设备、更好的科研能力、更好的装备使我们的生产力结构上升,使产品结构上升;
第三个就经济转型利用创新,其结果是达到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从而保持和继续维持比较高的GDP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经济学同仁,下午好,我与我的研究合作人朱嘉明先生,做一个联合发言。
因为今天的题目是“经济学家年会”,因此我准备在这个结束的演讲中讲一些基本理论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经济转型和基本理论发展的关系,刚才听了各位嘉宾的演讲,都提到了我们党和国家提出来的经济转型的问题,但是在经济转型中,我们认为听起来有三个误区:
*9个误区,认为经济转型还是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结构转型,另外把三次转型的结构变化认为是发展服务型产业;
第二,认为经济转型是以更好的设备、更好的科研能力、更好的装备使我们的生产力结构上升,使我们的产品结构上升;
第三个就认为我们经济转型利用创新,其结果是达到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从而保持和继续维持我们比较高的GDP发展。
从这三个误区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反映认为,我们所有的经济转型的努力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也就是,我们要继续发展我们的工业和物质生产能力,也就是我们把所有的努力放在物质生产上,这个误区我们认为是我们经济理论界的责任,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理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到今天形成的所有经济理论,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经济学大师说,经济学研究什么呢?就是研究物质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或者是交易,我们经济学所讲的都是黄莺和大炮的关系。
但是我们今天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刚才也说了,服务业占了四十几,这是中国,发达国家呢?非物质生产部门已经占了社会整个生产的主体,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人员也占据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主体,但我们还只用一小部分,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只占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人从事这个领域内的经济学来指导整个经济的发展,那一定会产生误区。
但是一个新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已经呈现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学家熟视无睹,没有理论对应,所以我们经济学避开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的研究,一碰到到教育、一碰到文化、一碰到艺术,统统哑口无言,因此又反过来,使我们今天对我们的经济转型还是集中在我们怎么发展工业生产上。
首先,从根本的定义来说,努力发展服务型行业,错误,因为没有看到我们四十几和美国七十几、六十几、八十几这些发达国家,它不仅仅是服务行业,而主要的部分不是服务行业,是观念生产行业,生产行业它生产的是产品,是非物质产品,而不是服务,我们说咨询公司是一个服务性公司,服务行业,如果两个咨询公司,一个咨询公司和另一个咨询公司服务得一样好,态度一样好,但一个咨询公司出来的报告对企业毫无帮助,另一个咨询公司出来的报告使这个企业飞速发展,那你给哪个付费?我当然给有价值的咨询报告付费,因此你对咨询公司付费不是他的服务,而是他的产品,是他的咨询报告,那个咨询报告本身不是服务,是充满了观念的产品。
刚才提到了医院,医生不是服务行业,医生要出医嘱的,医生的价值在于能够开出治病的药,治病的处方,这个处方是充满了知识、充满了观念的产品,虽然两个医生都开药方,但开的药方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医院是一个健康生产企业,医生出的是知识产品,如果我们只把它当做一个服务来看,那么服务够了就可以,但我们在其他生产行业不是够了就可以,而是拼命的发展、拼命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医疗系统不是把它当做一个生产企业,当做一个服务企业,如果我们要把医院当做企业那样发展的话,我们的医院今天会这样吗?我们在发展企业时政策、管理、态度跟我们搞一个钢铁公司、搞一个机床公司完全不一样,政府也是不一样的态度,因此还是把它当做服务业,没把它当做一个观念产品的生产企业,这是谁的责任?这是我们经济学家的责任,我们经济学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来适应我们新的社会发展形势。
那么应该说,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当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有一套能够反映新的经济生活的理论来指导和适应这个经济实体,我们的经济理论,以往的经济理论都是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业革命的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在智能生产这么发达的时候,我们连基本概念都没有,关于智能生产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是我们经济学家的耻辱,如果说马克思那时候只能有工业生产的实践,你没法儿提出对智能社会的预测和经济学解构可言,今天我们的经济生活已经有这么多案例、这么多经济生活摆在面前,我们经济学家还拿不出一个理论来,那就是我们经济学家的耻辱。
为此呢,我和朱嘉明先生经过多年研究,今天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经过研究所形成的对非物质生产,或者说是观念生产的经济学原理。
*9个就是经济学,我们定义的经济学叫“观念经济学”,观念经济学首先研究产品,观念经济学研究什么样的产品呢?我们把现有产品重新定义,定义为三个产品:一种叫物质产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服装、袜子、鞋,也叫物质产品;另外一个叫观念产品,就是它不具备物质形式,但是它具备一定的观念,而这个观念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产品现在比比皆是,电影是吧、戏剧是吧,游戏,大家知道游戏行业有多少了吗?100亿了,光一个游戏行业100亿,这也是观念产品,如果一个观念形成了商业价值,那么这个产品就是观念产品;第三类叫复合产品,就是观念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符合,也就是在物质产品下注入了观念,那么它形成了复合产品,什么是最典型的复合产品呢?就是品牌服装,衣服是物质产品,衣服上的商标是观念产品,品牌是无形的,如果这件衣服打上阿曼尼,和打上白牌子,它们的价格可能差五倍,甚至差十倍,那十倍是什么呢?是阿曼尼的观念,这个观念是产品,我们经济学如果不给它一个定义的话,就永远不知道这是一个生产部门。
在这个观念产品,复合产品中,物质部分是观念的载入,它承载着物质部门的观念,比如我们有一本书,书的内容就是观念,印书的纸就是载物,我们买书不是买纸,而是买书里的可读内容,这就是一个复合产品,所以观念产品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无形的观念产品,我们网络上的软件,即点即下,完全没有任何物质形态,有些是有物质形态的,有物质形态的多数是和物质产品复合成一个载物产品。
观念产品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又可以把它分为三类,*9类叫资源产品,资源产品是什么呢?我们中国实际是观念产品的资源大国,我们有《西游记》,有《三国演义》,历史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关键资源,因此我们就会源源不断出很多很有意思的系列电视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它就没有这些可以被加工的观念产品,因此观念的产品本身首先是资源类的产品,第二类是加工类产品,比如我有一个软件,微软的操作系统,这个源代码本身就是个资源,就是一个加工产品,它不会把源代码卖给你,他用源代码去生产价值,生产消费品,消费什么呢?就是你一个一个的微软光碟,软件光碟,这些光碟本身是它的授权产品,是最终的消费,但它的消费是用源代码生产出来的,因为源代码也是种产品,光碟也是种产品,光碟是最终消费品,光碟有观念吗?它也有软件系统,但它的源代码是它的加工产品,在消费产品中你要研究消费产品,就要进一步分类,消费产品中它又分为很多种,一种是常规的,比如我们说到品牌服装,品牌就是一个常规的观念消费品,但还有一些是在经济生活中呈现特异状态的,比方说我们经过研究分类,一个叫微忽产品,因为新的经济学你必须给很多事物,过去没有的,给出新的定义,微忽产品实际在物质生产中也存在,比如火柴就是微忽产品,因为它的价格很低,大家说“借我根火柴吧”,你扔给他就走了,为什么?因为它很微忽,为什么我们在观念经济中那么强调微忽产品呢?因为我们网络上的大部分产品都走了微忽路线,也就是网络所能够消费的产品、软件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便宜,以至于到免费,这就叫微忽产品,微忽产品对消费者支付的时候心理压力很低,买火柴,毫不考虑就买了,要是买一双品牌皮鞋,你得想半天,你要买汽车,得跟你的老婆商量,跟丈夫商量。
第二个比较有意思,奢侈品,它的特点是什么呢?载物上承载的观念价值很高,载物量一般,比如服装一般,奢侈品,但名牌奢侈品承载的价格很高,这种商品又有它独特的价格形成规律和独特的运行规律,将来我们在书中会给出奢侈品的价格曲线,它是怎么发展的。
再有一种叫忽悠产品,什么是忽悠产品呢?它的物质量很低,它的附加价格很高,可是这个价格是高宣传灌输所产生的价格,叫忽悠产品,我们当年炒作兰花,炒作普洱茶,都是这类产品,忽悠产品,忽悠产品的特点就是它的价格很不稳定,价格是灌输式形成的。
在观念消费品中又有一类也特别需要注意,就叫虚拟产品,我们现在说虚拟产品,我们把所有非物质产品都认定为虚拟产品是错误的,因为在非物质产品中,咨询公司的报告不是虚无的,它是实体产品,虽然没有物质形态,但它是实体的,什么是虚拟的呢?股市、楼市,这是虚拟的,所以我们要把大量的实体性的观念生产和虚拟的世界分开,所以我们重新定义什么叫虚拟,这样就清楚了,什么是虚拟世界,虚拟经济的部分,什么是非物质的、实体经济部分,这点很重要,取决于我们对不同生产的不同态度。
观念产品都有哪些特征和哪些性质呢?我们研究了目前比较鲜明的特征,大概二三项,最后我们可能研究出来几十项,四五十项,现在我只举一个例子,观念产品和物质产品特征的差别,观念产品一般来讲,所有观念产品要和别的产品都有差别性,你写本书,和别人写本书,如果没有差别,你的书一定卖不出去,那叫“抄袭”,因为你的书里没有你自己的观念,是人家的观念,两个观念如果是一样的东西,那一定有一个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你要创造一个观念的话,一定是和别人有区别,你要成为一个观念产品,首先有差别性,由于有差别,就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当我用那个观念的时候,也就是看小说,我看这本小说看那本小说还是不完全一样,那本小说代替不了这本小说,甚至有时候是*10性,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讲很多,23个特征不能一一讲,这个特征和物质产品完全不一样,物质产品要求有统一性,这个厂出的鞋一个都不能有偏差,号得一样,是可替代的,你拿这双鞋和那双鞋一样,叫可替代性。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边际效益递减理论在观念产品中是不存在的
下一篇:下一篇:努力发展服务型行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