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业内评价易纲:货币政策的诠释者
2007年12月23日,易纲由央行行长助理晋升为副行长,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及时的任命,因为易纲不仅如外界所知长于货币政策,而且鲜为人知的还是央行金融稳定职能的主要开创人。今年,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协调将日益紧密。
2003年10月,一份有关市场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发布,易纲同月被任命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正是这份文件金融部分的执笔人。
易纲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之时,正是2003/2004年这一轮防止贷款过多、防止投资过热、防止投资率过高的关键时刻。2004年1月1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2004年3月25日宣布提高再贷款浮息利率,4月12日又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0.5个百分点,10月28日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贷款利率上限。
2004年的系列流动性管理举措,为2005年初一项出人意料之举打下了基础。易纲表示,2005年3月17日“不太引人注目”地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下调到0.99%。其实是为当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出台做了重要铺垫。美联储又“默契”地连续三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2.5%上调到3.25%。用易纲的话来说,这使夹在中间的热钱“很难受”。
“经过美国数次加息以后,美元一年期的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经超过我国一年期的央票利率,当年在3月以后利差就变得比较大,然后7月21日进行了汇率改革。”易纲曾解释了利率平价,并认为为调整不平衡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和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易纲成为2万亿外储新掌门
下一篇:下一篇:易纲:楼市政策设计应谨慎 避免戏剧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