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尚福林:建立包容性的国际银行监管规则体系

发布时间:2017-11-03 15:29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尚福林:建立包容性的国际银行监管规则体系

 
  新华网天津9月25日电(记者李延霞 苏雪燕 徐岳)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9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天津举行。
 
  会议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起,是全球银行业监管者规模*5、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120家银行监管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代表将在这一平台上交流金融监管经验。
 
  “自1979年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举办以来,这是*9次由亚洲新兴经济体主办,也是首次落户中国。”中国银行(2.60,-0.06,-2.26%)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管能力和稳健发展受到国际认可的体现,也是中国提高国际金融监管话语权的良好机会。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今年6月底公布的全球商业银行排名中,按照资本实力划分,中资银行有110家进入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其中4家银行跻身前10名。
 
  国际社会的认可来自中国银行业多年的稳健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近4000家,总资产160多万亿元,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12.4%,不良贷款率为1.08%,拨备覆盖率为263%。
 
  “这表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总体风险可控。”尚福林表示。
 
  在寻求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42家法人机构、92家分行和187家代表处,总资产达到4370亿美元,年均增幅近20%。
 
  银行业的发展需要监管能力的同步提升。斯蒂芬·英格维斯表示,中国在2009年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当前中国密切跟进全球监管规则,积极把国际监管规则融入自身的银行体系,为金融稳定做出贡献。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银行业越来越多融入国际舞台,金融监管话语权的提升变得日益重要。“亚洲等新兴国家的银行负债结构、风险管理等与发达国家不同,跨境银行监管要有公平的规则。”杨再平说。
 
  在大会上,尚福林倡议,要充分考虑各国银行业体系的差异性,建立针对不同资产结构、业务复杂程度、风险特性的包容性国际监管规则体系。
 
  随着国际银行监管规则的不断调整,监管规则过于复杂,特别是在资本、流动性等方面,既增加了银行的合规成本,也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尚福林倡议建立简单透明的监管规则。
 
  对此,斯蒂芬·英格维斯表示,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一些小银行来说,需要使用相对简单的监管规则,但对于业务复杂的银行而言则难以有效监管其风险,监管如何在简单性、复杂性和有效性之间形成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索。
 
  专家认为,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意味着未来国际银行业监管规则制定会更好地参考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银行监管经验和成就,更多地考虑它们对国际银行监管的诉求和意见。

 
导航大图
导语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人物档案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责任编辑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业内解读尚福林“潜台词”:短期内存贷比或难废止
下一篇:下一篇:尚福林表示将推动理财业务规范化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