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恐怕连张朝阳自己都承认搜狐不是*4的中文网站,但搜狐1998年的营业额却最多,年底算账,搜狐总收入达到100万美元,80万美元是网络广告收入,20万美元是网页制作等相关收入,这个数额远远地将网易、新浪和Chinabyte抛在了后面。
张朝阳给予这种反差的解释有两个:1分类检索很重要,"搜狐是中国*9个将分类检索提到最重要位置的网站"。2"搜狐是一个business,而中国很多企业只是在做产品,不是在做商业,搜狐则从一开始就是在做商业。"
"你们说我们炒作,但美国公司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面做business,一面丰富完善产品,你们能说我们只是在炒作吗?"
搜狐这个产品的确在不断完善之中,其在财经方面的进步尤为突出,但这些进步远远抵销不了对它的非议,很多人不能接受"先宣传出去然后再去做或者边宣传边做"的美国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在商业竞争中屡试不爽。
张朝阳说他概念中的business决不仅仅局限在媒体炒作上。"所谓的business应该包括市场、营销、服务等一整套的机构和机制以及规范的商业运作。"
在张朝阳看来,张树新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她是在做"学问",不是在做business。"张树新老强调做铺路石,这不是商业的做法。张树新只是在宣传方面和西方商业模式吻合了一下,可其他方面……"
相对于Internet的技术驱动,张朝阳认为一个崭新成功的business模式对他更为重要。他直言自己的创业过程跟其他人在街道上开一个连锁店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中国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又变成了知识分子的专利,而我觉得创业需要的是远见、勇气和做事精神,至于是不是知识分子并不重要。美国就没有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那个社会里,崇尚行行出状元,演员做得好就可以做总统,在中国这是不成体统的事。
张朝阳说,他自己不是一个爱探讨主义的人,而是个爱探讨怎样去做的人。"中国比印度、非洲接受Internet概念要快,对Internet理解也比它们透彻,是因为中国存在士大夫阶层,他们每天都在讨论主义和概念,这些讨论使中国这个社会充满智慧和灵性,但这些讨论总停留在概念和范畴,没能前进一步,付诸行动。"
已经具备了知识的张朝阳,可能会比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更看重商业模式的意义,但是,如果拿丁磊和张朝阳做比较,不难发现,丁磊的成功和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是Internet赋予的,张朝阳则不同,没有Internet,张朝阳做别的照样可能成功,在张朝阳模式中I rnet更多地只是充当了载体和介质的角色。
选择Internet只是为了能尽快回国
1993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突然感到自己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觉得物理学没劲的张朝阳看中了和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
改行要找机会,张朝阳很幸运地在麻省理工学院谋得了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张朝阳有机会频频回国。1995年7月的那次回国感受,让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定居的强烈念头,张朝阳发誓三个月之后必然要回国。"回国只是觉得和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舒服,不是出于传统的爱国情结。"
回国要找一条路,张朝阳四处找美国公司谈,希望他们能派自己回中国,均未能如愿。
最后,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张朝阳结识ISI总裁是在1994年张朝阳*9次想做Internet商务的时候,张朝阳当时想做ChinaOnline,用Internet搜集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张朝阳探索了两个月,写了两页纸的商业计划,但没有继续做下去。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类似,他想做一个欧洲在线。类似的想法让张朝阳和当时还是哈佛商学院学生的ISI总裁在一起讨论过几次。张朝阳的商业计划没有做下去,ISI总裁却融到100万美元,开始用Internet在发展中国家收集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
融资*9步是给自己定价
1995年11月到1996年4月,张朝阳在北京作为ISI中国首席代表工作得很出色。这期间,张朝阳一个月的花销不到5000美元,4个月时间就让新华社、《中国日报》、国家计委信息中心等十几个数据出现在了ISI的Web上。
ISI练了一下手,觉得中国Internet市场潜力还行,早就胸怀创业梦想的张朝阳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1996年4月,趁ISI在匹兹堡开会的机会,张朝阳开始拿着自己工作业绩在美国寻求投资。与此同时,张朝阳试探性地和ISI老板说自己要开一间新公司,ISI总裁没拿张朝阳的这些话太当回事。
寻求投资的*9个步骤要先给自己定个价,张朝阳当时给自己的标价200万美元,这个定价首先被张朝阳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教授接受了。罗伯特是麻省理工学院出了名的投资专家,他愿意个人给张朝阳投资5万美元,买张朝阳的股份。但罗伯特不愿意立即投钱,他要等张朝阳再说服一个投资者投钱,才愿意一块投。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名叫邦德的学生(邦德的父亲是位亿万富翁)也表示愿意个人给张朝阳投资5万美元。
得到这两个人的口头承诺,1996年5月张朝阳再次和ISI总裁谈了一次自己要开公司。7月,张朝阳去美国待了一个月,写商业计划,注册自己的ITC公司,公司中文名字叫爱特信,和爱立信名字很相近。
被纽约风险投资商涮了一把
1996年8月,张朝阳的好运气似乎来了,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商表示愿意给他投资,但要求张朝阳首先将自己和ISI的关系理清楚。
加入ISI之前,张朝阳就曾向ISI总裁声明只给ISI干一年,但此时ISI不愿意放张朝阳,为了尽快脱离ISI,争取纽约的风险投资,张朝阳不惜威胁ISI:"如果……,ISI在中国的业务怎么开展起来的,也会怎样结束。"ISI最后屈服了。
纽约的风险投资商接着问张朝阳,还有哪些投资商愿意给他投钱,这样问的理由是:"我们不愿意和不好的投资商一起投钱。"
其实,这个时候,这位纽约投资商已经决定不给张朝阳投资了,他认为中国的Internet市场以及张朝阳的商业计划都不太成熟,但这个投资商自己不想投资,也不希望张朝阳这次能融到钱,他希望等到张朝阳的商业计划更好的时候,或者等到他再想给中国投资的时候,张朝阳再去找他。
因此,从张朝阳那里获得了给张朝阳投资者的电话后,这位纽约投资商马上找到刚刚答应要给张朝阳投资的一位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对他说给张朝阳投资风险太大,于是这个人就变卦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邦德也跟着开始摇摆。
在张朝阳最失落的时候,一位大网络公司的老板开导张朝阳:"投资人爱投不投,他们不投是他们没有眼光,你应该对投资者硬一些。"听了这话,张朝阳期盼性地望着大老板说:"那么,你能不能给我投呢?"吓得这位大公司的老板连忙不说话了。
回忆这段往事让张朝阳心酸:"在美国*4的洛克菲勒大楼里说好了要给你投资,你能不相信吗?现在,我当然知道本来就不应该相信,但那时对风险投资一点都不懂,也没有多少商战经验,所以……"
名人名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张朝阳身价是多少呢?创业初曾被投资人耍弄
下一篇:下一篇:张朝阳谈移动视频将在世界杯上有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