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一、贸易自由化
1、背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的实力空前提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膨胀的经济,使其既有需要又有能力冲破当时发达国家所流行的高关税政策。日本和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愿意彼此放松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此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迅速兴起,迫切需要一个自由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流动。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的倾向。
2、表现⑴大幅度削减关税;⑵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器设备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
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进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垄断资产阶级和劳工团体纷纷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此外,由于工业国家发展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其主要工业产品不仅受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激烈竞争,甚至面临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其它出口国的竞争威胁。于是,美国一方面迫使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则加强对进口的限制。
2、特点
⑴限制进口的措施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⑵“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⑶西欧国家的贸易壁垒由国家壁垒转向区域性壁垒。
|
导航背景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简介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新兴国家批评巴西搞贸易保护主义
下一篇:下一篇:英媒刊文呼吁警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