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策划 |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正文 |
没有金融学术背景,如何学习好财经金融英语。即使是一个TEAM8专业出生,都无法完全翻译出那些金融含义。作为这样的“高”基础英语小白,在接触金融之前真的完全不关心政经的我连诸如高盛、标普这种常识性的机构名称都闻所未闻。
对于当时的我,option这个单词就只知道是choice的意思,“期权”绝对不会成为我的解读。可想而知面对一篇两千字的文章,不单是啃不完,简直是啃不下去。看英文原文不知所云,勉强翻出来的中文自己都觉得别扭。更糟糕的是,后期编辑直接反馈译文看不懂……敷衍,于己于公都交不了差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会花一部分时间浏览中文版的金融财经类资讯,一来可以帮助自己尽快了解和融入这一领域,二来可以学习人家的措辞,行业专有表达。慢慢掌握相关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对于一篇文章,你看到标题就会揣测到正文大致会涉及到什么内容。这样搜索资料时也会更具针对性。另外,当时也会抽时间关注诸如《金融时报》这类权威媒体的双语阅读。
当然,想让自己更快地变得更好,这样光靠一己之力,仍然不够。还要有“死皮赖脸”的求助精神。虽然公司没有精通双语的人士,但是就了解金融知识还是不成问题的。当时的上司进入行业数年,是很好的“资源库”,而且略懂英文阅读。不过,由于其自身事务繁多,在座位的时间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加入部门时间较早,交流更多,更加熟悉,也许是座位地理优势,更加方便,我比其他同事似乎都敢去“耽误”人家的宝贵时间,抓住机会释疑。
就这样,我选择了先入门,打好基础,而不是直接奔着工作量,数月之后,我不是部门速度最快,产量*6的那个,但成为上司眼中数量与质量相对兼具的译员。一年过后回头再看的时候,也许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可以感觉到如果再次竞争同类岗位,会比大多数的竞争者略胜一筹。
跟人聊天的时候,时常有人会问金融财经英语是不是很难,和很多人的*9反应一样,我一开始也觉得难,也不关注相关资讯,因为光看中文就觉得生涩无趣。但是接触以后,关注全球经济动态也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只要愿意尝试,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一切都来得及。
|
栏目二导语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CFA考试之金融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下一篇:下一篇:不懂金融英语,如何看懂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