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
设计 | |
导语 | |
人物履历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
正文 |
在国际金融界,沃尔克有“巨人”之称,这不仅仅因为他逾两米的身高,更因他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美联储主席,曾经成功击退了一次恶性通胀,而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克规则”被写入2010年夏出台的美国金融改革法。
关于中国,他说:“给中国提建议使我非常惶恐,因为中国发展这么好,但我认为中国还是存在问题的,不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2014年2月22日下午,北京瑞吉饭店大宴会厅,当人们为保罗·沃尔克起立鼓掌时,这位仪态威严、身高逾2米的86岁老人一时有些无所适从。他试图从沙发中起身,麦克风却掉到地上发出砰的声音,他一边道歉一边弯下腰去捡麦克风,然后颤巍巍地起立致意。
红色的领带,老式的双排扣西装,严肃但彬彬有礼,看上去沃尔克是一位“温柔的巨人”,但正如他的传记《力挽狂澜》中所描述的,这位老人的另一面,是倔强和勇气。
作为美国金融史上的风云人物,他曾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主席,并因斡旋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抗恶性通胀等卓著功勋而享有盛誉,被称为“美国经济活力之父”。2009年,年过八十的沃尔克出山为奥巴马竞选站台。在奥巴马政府推行的金融改革中,他提出“沃尔克法则”,且身体力行地四处游说使其获得通过。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沃尔克的评语是,“对事物有正确而独立的判断,赢得了*6的尊敬。他说话从不保留,也毫不客气,且相当固执己见。”
此次沃尔克为期三日的北京之行颇受业界关注,他会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IFF(国际金融论坛)[*{b}*]对话会,并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经济学家们对谈。
作为美国金融政策的重要影响者,他所力推的“沃尔克法则”成为和中国朋友们交流的重要话题之一,但他自己对沃尔克法则的现状不满。
“我希望看到一个四页纸的法案,”2014年2月22日,沃尔克在IFF[*{b}*]对话会上表示,因为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太多,各方围绕着各种执行层面的细节争执不休,令法案能够被完整和有效执行的日子遥遥无期。
“现在这种局面下,*6兴的是华盛顿的四千多名专职说客和律师,他们使华盛顿变得富有。”
“不允许用别人的钱去赌博”
如果银行仍靠纳税人的钱来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
在最近一轮金融危机后,2010年7月,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这一法案对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所确立的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则作出了重要修正。
该法案第619节即“沃尔克法则”,被视为法案的核心和最有争议的部分。其中关键的禁令为两项,一是银行不得从事自营交易;二是银行不能收购或发起设立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或保留此类基金的任何股权、合伙人名额或其他所有者权益。
这一法则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29年大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通过的《格拉斯-斯蒂尔法案》,它规定银行不得分业经营。但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取消了分业限制,允许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沃尔克一直觉得这是不对的,2005年4月,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表示,“在平静的表面下流动着不安的潮流:巨大的失衡……就目前状况来看,非常可能的是金融危机而不是政策前瞻将逼迫变化。”
被他不幸言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金融改革也被奥巴马政府提上议事日程。
2009年6月,沃尔克在写给奥巴马的备忘录中正式提出了禁止银行自营的建议。理论依据与他早年治理通胀时所持的理性预期理论如出一辙,即当商业银行预期到系统性危机爆发“大而不能倒”的大银行将获得救助时,就会冒道德风险去越界赌博。
为把沃尔克规则写进法案,作为奥巴马的经济恢复顾问理事会主席的沃尔克上下斡旋,多次强调金融危机的主因是银行的投机行为,提倡不允许其从事高风险的交易活动。
“银行业*10有用的创新是ATM(自动取款机)。”他在2010年公开表示。
他的观点得到了副总统拜登等人的支持,2010年1月,奥巴马也在与沃尔克同台时首次公开支持“沃尔克规则”。
但争议同样巨大,他未能得到包括时任财长盖特纳和前任财长鲍尔森的支持,反对者主要的论调是该法则对市场流通性有负面影响,会削弱美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妨碍经济增长和就业。华尔街为阻止该规则通过,展开了大量的游说活动。美国银行协会甚至在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美联储等监管机构,要求法院阻止“沃尔克规则”的生效,因为按照该规则三百多家社区银行的资产减记损失高达6亿美元。
对于各界的指责,沃尔克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执著,而且毫不退让。在一次关于”沃尔克规则“的听证会上,面对一位参议员的质疑,沃尔克说,“我想确定地告诉你,如果银行仍靠纳税人的钱来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不能活着到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不放!”
经过各利益集团的讨价还价之后,2013年12月10日,美联储、美国证监会等五家监管机构终于表决通过了沃尔克规则,但已经不是最初的版本,妥协包括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但投资额限于核心一级的3%以内(沃尔克的底线曾是每家银行5亿美元的投资额上限),并将执行时间延期至2015年7月开始。
不过,对于沃尔克来说,*5的胜利是保住了“银行不得从事自营交易”这最关键的一条。所谓自营交易(proprietarytrading),即是指银行将储户的资产用来进行投机性交易。
在美国,沃尔克总会被问到沃尔克规则如何从技术上区分银行在进行投机性自营交易,还是在正常地对冲风险或保持流动性,他曾一语惊人地说,识别投机就像定义色情出版物一样简单,一看就知。2014年2月22日,当中国听众问到此问题时,中金公司董事长金立群替沃尔克给出了一段解释并总结道,“沃尔克规则”就是“不允许用别人的钱去赌博”,沃尔克听完后点头说,“干得漂亮!(goodwork)”。
2月23日,在北大朗润园,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与沃尔克对话时认为,“沃尔克规则”同样应该在中国实施,“这对我们来说不那么紧迫”。根据马骏的观察,自营交易现在在中国银行业占得比例非常小,其资本占总资本不到1%,而美国五六年前达到了7%。
“中国人也买黄金?”
中国还是存在问题的,不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沃尔克本人并未透露此次来华的正式目的,但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长期关注中国,在中国拥有很多朋友和学生。
在北京公开亮相的两天中,沃尔克展示了他名不虚传的坦率和直言不讳。比如22日在IFF论坛上,中金公司董事长金立群咄咄逼人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何美国在谈判中屡屡拒绝中国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我一直对你很尊敬,但现在我要对你野蛮一点,”金立群说,“中国就像一个精心打扮的英俊少年,以美国为核心的TPP就像一名妙龄少女,少年去追求少女,少女说离我远点,你还没准备好!你是奥巴马的顾问,你说为什么?”沃尔克先是一脸茫然,“什么是TPP?”当搞清楚后,他反问了一句,“情况真如你所说吗?”然后玩笑说,“那我回去问问情况,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而当被问到他对黄金以及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看法时,沃尔克先是回答,“黄金已成过去时”——他似乎是职业性地将提问理解成了关于金本位制的问题,那正是他曾经维护随后又摒弃的国际金融体系安排。
紧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1980年代*9次来到中国时,在上海看到很多中年妇女在排长队购买金条,感到十分不解,“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通货膨胀吗,这些人难道对人民币没有信心所以储存黄金?”
沃尔克坦言他对中国现状了解的并不多。当其他人在热烈地谈论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时,沃尔克表示自己对此不了解,然后一直洗耳恭听。但他对中国的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风险颇为担心,并注意到后者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速。同时他还不相信中国的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在下降,“为什么你们的国企改革停止了?”他甚至与他的学生、IMF全球副总裁朱民约定,10年后再来与今天对比中国国有企业占比,“那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
在2月23日北京大学的对话中,他谈到,“美国的金融秩序需要改革,我本人在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美国不是*10面临金融监管问题的国家,我也明白中国对于今天的银行监管系统也不是非常满意,这给了我们合作的机会。”
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问沃尔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未来角色是否能与美元分天下时,沃尔克并未直接回答,他承认,“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大家都在谈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能否继续下去,但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可替代的新系统。美联储的发展方向也有一些问题,他们应该更加注意国际资金流向的脆弱性,但是大家都不愿面对这个问题。当市场因为短期资金流向变得不稳定时,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教授霍德明希望沃尔克能为中国提一些建议,沃尔克说,“让我给中国提建议使我非常惶恐,因为中国发展这么好,但我认为中国还是存在问题的,不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虽然中国最近经济增速有所减缓。”霍德明追问他,“您的建议到底是什么?”沃尔克没有回应,“我现在要回美国了。”
赌徒、冷血杀手与贝当元帅
在餐馆就餐时有人要他在十元钞票上签名,“正是由于您的努力,使得它还值点钱”。
当然,沃尔克最被人铭记的,还是他曾经成功[*{a}*]美联储击退了通胀。1980年代初,美国被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所折磨,在滞胀面前,凯恩斯主义下的宽松货币政策药方失去了效力。
1979年10月6日,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宣布了美国央行历史上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包括控制银行准备金水平,允许短期利率大幅波动,提高贴现率等。
在经济增长已经乏力的情况下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加剧衰退和失业。因此沃尔克的新政策遭到了大量的批评,当时的《纽约时报》刊出题为“沃尔克先生的凡尔登战役”的社论,把沃尔克抗击通胀的举措比喻为一战中法国的贝当元帅智慧的血腥而漫长的凡尔登战役,“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沃尔克把利率像信号弹一样弹射上天,就像贝当元帅在凡尔登要塞的所作所为,力图坚守阵地,但付出的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沃尔克对被贴上“赌徒”的标签感到不爽,“我平生*10掷骰子的时候是陪孩子玩大富翁,而且我不喜欢输。”他也不乏支持者,《华盛顿邮报》当时把沃尔克称作“一位勇士”,“沃尔克为了制服桀骜不驯的通胀,采取了清晰而痛苦的行动决策,赢得了广泛赞誉,让那些所谓对不良反应和增加成本的担心见鬼去吧,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沃尔克一直把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的11.2%提高到1981年6月的20%,这虽然使美国经历了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5的经济衰退,以及超过10%的失业率,但通胀猛虎却被成功驯服,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4%迅速下滑至1983年的3.2%。
在那几年,沃尔克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他被称为“小企业的冷血杀手”,愤怒的农场主开着拖拉机封堵了美联储委员会大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要求取消美联储,代之以一台计算机。未能连任的总统吉米·卡特也把责任归咎于沃尔克的激进政策。
近40年后,在北京的沃尔克回忆起这一段经历,仅轻描淡写地说,当时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甚至出现“滞胀”。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美联储采用了极为严格的货币供给锚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因为一旦把这一目标公之于众,承诺放低货币增长速度,那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可以说,我们是有意截断自己的后路,来对抗通胀。”
“公众必须改变预期及行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只有在一个没有通胀的环境下我们的境况才会好转。谁都知道公众会不理解,但必须有人要站出来做点什么,因为维持现状一定没出路。这其实是个心理问题。”他说。
无论人们对他有多少误解,沃尔克至少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消除了通胀这个顽疾。1983年,美国年化通胀率降低到4%。先前将沃尔克比喻成贝当元帅的《纽约时报》转而发表文章“祝贺沃尔克先生的成就”,“如果今后通胀再次失控,不会再有人怀疑沃尔克先生抗击通胀的坚韧意志了。”在餐馆就餐时有人要他在十元钞票上签名,“正是由于您的努力,使得它还值点钱”。
|
模板样式 | style_z_9_1 |
专题调用内容 |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保罗·沃尔克法则与通货膨胀
下一篇:下一篇:不允许银行用别人的钱赌博